近年來,鄒城市交通運輸局堅持打造「交通+」功能,活躍推動「交通+旅行」快速交融開展,依照「以路為媒、以路促遊、以路富民」工作思路,構建「外通內暢、快旅慢遊」的交通體系,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開展。
堅持規劃先行、統籌推動。依照城鄉一體的規劃理念,把推動交通建造與美麗村莊、文旅開展、土地資源使用等有機結合,高起點規劃、高標準設計、高質量推動。出臺「美麗儒風路」建造等相關文件6個,將交通規劃與全域旅行規劃相結合,施行鳧嶧路、鳳凰山旅行路等外聯內暢旅行路網項目30余個,新改建主幹路網666.1公裏、農村公路等6498.5公裏,把路途沿線景點串珠成鏈,構建業態創新、配套完備、體會豐厚的「交通+旅行」開展新格局,進一步促進全域旅行開展,助力村莊復興戰略經濟循環「大動脈」。
堅持量體裁衣、突出特征。遵循「量體裁衣、以人為本、生態綠色、路景交融、融產入路」理念,充分使用公路沿線鄉鎮地域特征、天然稟賦,對沿線的重要節點進行了全體打造。共鏟除雜草5萬余平方,培護路肩3.2萬延米,栽植美化苗木8萬余株,提升了交通幹道美化、美化水平。健全補齊臨水臨崖路途安防警示標誌30余塊,完善更新旅行路途交通標識牌160余處,一起量體裁衣設置觀景平臺、停步驛站、房車露營地、小微停車場等沿路設備,補齊了旅行管理服務短板,提升了遊客旅行體會滿意度,也使沿途景色更具特征、文明底蘊愈加深厚、公路元素愈加豐厚。
堅持交融開展、精準施行。在項目建造過程中,將旅行資源集聚、串聯起來,依照「路旅交融」「一路一景」的方式,打造成集「景觀、環境、人文」於一體的全域旅行「示範路」,村莊復興「樣板路」,不斷帶動沿線經濟社會快速開展。自2015年以來,先後投入10億余元,建成美麗儒風農路30余條145公裏、公路驛站16處,完結鳳凰山、上九山、五寶庵山旅行廊道建造,將儒家文明、鄉土文明、天然生態融入農村公路建造,推動景區、村莊旅行點互聯互通,打造了具有鄒城特征的旅行公路網,打響了「美麗儒風路」鄒城品牌,讓秀美天然風光因路而興,厚重文明旅行資源因路而名。